公司热线: 蔡生:13592796488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旱地和水田中的品质要求一样吗?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旱地和水田中的品质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虽然它们都叫“全生物降解地膜”,但旱地和水田创造了两种差异巨大的降解环境,因此对地膜材料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能和降解诱导期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来对比它们的品质要求差异:
核心差异对比表
品质要求维度 旱地应用 水田应用 差异分析与原因
1. 降解环境 好氧环境为主(有氧气),温度、湿度波动大,微生物群落以好氧菌、真菌为主。 厌氧环境为主(缺氧或无氧),持续浸水,温度相对稳定,微生物群落以厌氧菌为主。 根本性差异:水田的厌氧环境导致降解机理不同(产甲烷过程),且降解速率通常远慢于好氧环境。
2. 关键性能:阻水性 要求高。核心功能是保墒(保湿),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无要求或要求低。田间本身就有水层,主要功能不是保墒。 功能定位不同:旱地地膜必须具有优异的水蒸气阻隔性;水田地膜则不需要。
3. 关键性能:诱导期 要求严格且较长。必须完全覆盖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如90-120天),在期间保持力学完整性和功能。降解过早会导致功能失效。 要求相对较短。水稻等作物生长中期通常需要撤膜、晒田等管理,地膜无需支撑到收获。诱导期约60-90天即可。 农艺管理不同:水田有晒田环节,允许地膜提前破裂降解,甚至需要其快速降解以避免残留影响下茬耕作。
4. 降解速率与产物 降解速率相对较快(在适宜温湿度下)。终产物主要是CO₂和H₂O。 降解速率非常缓慢。终产物在厌氧条件下主要是CH₄(甲烷) 和H₂O。 环境风险不同:水田降解慢,可能影响下茬;且甲烷是强效温室气体,从环保角度看是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5. 力学强度 要求较高。需抵抗风吹、雨打、田间操作等外力,在诱导期内不能破损。 要求相对较低。铺设在静水或缓流中,机械应力小。但铺设时需考虑泥水浸泡下的初期强度。 使用条件不同导致机械性能要求侧重点不同。
6. 材料技术路线 常用PLA(聚乳酸)/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共混体系。通过调整比例控制诱导期和强度。PLA比例高,则强度好、诱导期长。 更适合采用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HA(聚羟基烷酸酯) 或其改性体系。这些材料在厌氧环境下的生物降解性优于PLA/PBAT体系。 材料选择针对性很强。PLA在厌氧条件下难降解,不适合单独用于水田。
---
总结与结论
1. 不能混用:不能用同一款生物降解地膜同时应用于旱地和水田。为旱地设计的长诱导期、高强度的地膜用在水田,会导致在作物季结束后地膜依然大量残留,破碎后难以收集,影响下一季的犁田和插秧,造成“白色污染”问题。
2. 为水田定制:为旱地设计的短诱导期地膜用在水田,则可能过早降解,无法起到增温、抑草的关键作用,导致减产。
3. 标准不同:因此,在采购和评价全生物降解地膜时,必须明确其目标应用环境。理想情况下,应有针对“旱地”和“水田”的不同产品标准或认证。
简单来说,选择全生物降解地膜就像给作物“量体裁衣”:旱地作物需要一件能穿整个生长季的“长风衣”(保温保湿且耐用),而水田作物可能需要一件在特定阶段就能“化掉”的“雨衣”(前期保温抑草,中期后快速消失)。两者的“布料”(材料配方)和“工艺”(品质要求)自然大不相同。
- 上一条:东莞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生产厂家硕泰实业有限公司又一环保材料推出
- 下一条:没有了